产品展示PRODUCTS

前国脚刘越点出中外球员差距,体测曾让冬训体系零碎化

2025-09-0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前中国男足国脚、知名足球评论员刘越近日在一档体育访谈节目中发表了对中国足球现状的观察,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本土球员与外援之间存在显著的身体素质差异,并回顾了以往体测制度对冬训体系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番言论引发足球界对青训体系和职业球员培养模式的重新思考。

刘越作为1990年代中国足坛的代表性球员,曾效力山东泰山和云南红塔等俱乐部,目前转型为专业足球评论人,他在节目中从专业角度分析道:“通过多年联赛观察,特别是中超赛场上的直接对抗,可以看出本土球员与外援在爆发力、对抗强度和体能储备方面存在明显差距,这种差距不是偶然的,而是训练体系和理念长期差异的结果。”

这位前国脚特别提到中国足球过去的体测制度:“上世纪90年代推行的12分钟跑和折返跑等体测项目,虽然初衷是提升球员体能水平,但实际上却导致冬训变得零碎化,球队为了通过测试,不得不中断战术训练和技战术磨合,专门花费数周时间进行跑步训练,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实际上阻碍了球员整体水平的提高。”

刘越的观察得到了现有数据的支持,2023赛季中超联赛的技术统计显示,外籍球员平均冲刺速度比本土球员快0.8米/秒,高强度跑动距离多出30%,身体对抗成功率高出25个百分点,这些差异在关键比赛中往往成为决定胜负的因素。

前国脚刘越点出中外球员差距,体测曾让冬训体系零碎化

足球专家张玉强教授认为:“刘越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我们的青训体系在过去过于强调短期成绩,忽视了身体基础建设的长期性,欧洲球员从青少年阶段就开始系统性的身体发育训练,而我们的训练方式往往到职业阶段才开始补课,这导致了很多有技术天赋的球员因为身体条件不足而无法达到更高水平。”

近年来,中国足球改革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多家中超俱乐部建立了先进的运动科学实验室,引进国外体能训练团队,并开始重视青少年球员的营养搭配和身体发育管理,上海海港和山东泰山等俱乐部已经建立了从U12到一线队的统一体能训练体系。

现任某中超俱乐部体能教练的巴西专家卡洛斯表示:“中国球员不是没有潜力,而是需要更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现在引入了个性化训练方案,针对不同位置、不同身体条件的球员设计特定计划,重要的是要将体能训练融入日常技战术训练中,而不是分开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足球协会已经对体测制度进行了改革,取消了原先“一刀切”的测试方式,转而鼓励俱乐部根据现代足球要求制定科学训练计划,2024赛季开始实行的新集训制度也更加强调赛季准备期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刘越在节目最后指出:“解决身体素质差距需要从基础做起,我们需要在青少年培训阶段就引入科学的身体训练方法,同时改善选材体系,不要只看重短期比赛成绩,而要关注球员的长期发展潜力,学习欧洲先进俱乐部的整体训练理念也至关重要。”

前国脚刘越点出中外球员差距,体测曾让冬训体系零碎化

随着中国足球继续推进改革进程,如何系统提升球员身体素质、建立科学训练体系将成为关键课题,刘越的这番专业见解不仅指出了问题所在,也为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方向。

搜索